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信阳市平桥区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通过高质效审理涉企纠纷案件,全力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为平桥区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为进一步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发布一批平桥法院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网上购物打"白条"不还 京东商城起诉买家付款——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诉被告沈某买卖合同纠纷案
基本案情
沈某系京东商城的注册用户,与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白条信用购服务协议》。根据协议约定,沈某使用信用赊购服务从京东商城(即原告处)购买商品,并已收到全部商品。然而,沈某自2023年2月起拖欠货款26539.5元至今未付,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裁判结果
平桥法院受理该案后,经承办法官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沈某确认尚欠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货款26539.5元,并同意分期偿还,即自2025年1月起每月12日支付4500元,直至2025年5月12日,剩余4039.5元于2025年6月12日前付清;若沈某任一期未按时足额支付,原告有权就全部剩余款项申请强制执行;本案受理费262元(减半收取)已由沈某缴纳完毕。
典型意义
在现代消费社会中,信用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京东白条是京东商城向用户提供的一种消费信贷服务,允许用户在京东平台上进行购物时先消费后付款。当前许多消费者在使用京东白条时,可能存在以下几点逾期还款的因素:一是面临突如其来的经济压力。二是部分消费者对自己的还款能力评估不够准确,导致消费超出自身的承受范围。三是生活节奏加快,部分用户可能会因忙碌而忘记还款。一旦逾期,京东可能会要求用户立即偿还全部欠款,包括本金和利息,这不仅对消费者的财务状况造成沉重的打击,而且逾期还款还将直接影响用户的信用记录,可能导致未来在申请贷款、信用卡等方面受到限制。消费者在享受信用消费带来的便利时,也应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与还款,避免逾期带来的负面影响。
家具买了三年要求退换货物 协商未果诉至法院——王某某诉信阳市羊山新区某家具店买卖合同纠纷案
基本案情
2021年1月原告王某于被告羊山新区某家具店购买了一款床,原告当日支付货款,被告依约交付。2024年5月,原告表示其分别于2022年偶尔居住使用,2023年1月份居住十多天以及2024年1月至今多次居住后,均出现嗓子疼等情况,认为是使用从被告处购买的床引起的嗓子疼,要求换床并退还购床款9000元,被告称愿意将床拉走并给付原告5000元,但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原告遂诉至平桥法院。
裁判结果
经审理认为,本案中原告于2021年1月30日在被告处购买案涉商品,双方对于退换货没有明确约定,但是根据国家规定、行业规则及日常生活常识,原告在购买该物品7-15天内可以无条件要求退换货,但本案中原告首次提出退换货远远超过上述时间,关于案涉商品的质量问题或者瑕疵问题的举证责任应由消费者即原告承担,但原告未提交证据证明案涉物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瑕疵问题,且就案涉商品是否有质量问题不申请鉴定。因本案中原告要求退换货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平桥法院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典型意义
买卖合同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为常见的合同类型之一,公正裁判买卖合同纠纷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消费者们购物的定心丸,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但作为消费者在行使权利时,也需遵守一定的规则,理性消费、依法维权,在购物时尽到审慎注意义务,一旦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第一时间与商家进行沟通,协商售后处理方法,若双方无法协商解决,则可以寻求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的帮助,必要时可以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买家申请“仅退款”不退货 商家如何合法维权?——原告温州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诉被告王某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
基本案情
2023年12月28日,被告王某在原告温州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设的拼多多店铺下单购买售价为18.8元的羽绒服干洗剂一瓶,并于12月30日收到商品。然而1月5日王某在未与原告公司沟通情况下向平台申请仅退款,退款理由为“使用后有股尿骚味”,原告公司在收到退款提示后与被告王某联系,但被告均已读不回,最终被其操作仅退款行为成功16.8元。原告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平桥法院起诉。
裁判结果
本案争议焦点是王某是否应当退还原告货款。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在保护原、被告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采用背靠背的方式,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释法明理,经调解,当事人自愿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被告支付原告相应货款,原告当庭提请撤诉。
典型意义
“仅退款”最初由拼多多于2021年推出,旨在简化售后流程、提升消费者体验。然而,随着规则普及,恶意退款、职业“羊毛党”滥用等问题凸显。例如,部分消费者伪造证据申请退款,导致商家面临“货款两空”的困境。这种行为既违背了诚实信用的核心价值观,亦损害了健康的网络消费环境,应坚决反对与抵制。作为消费者,如果平台退还的货款金额未经得商家同意,且与商品价值比例过高,请及时与平台协商退款金额,否则有可能会引发诉讼风险。电商平台要积极完善仅退款规则,防止政策漏洞被利用,监管部门应充分履行职责,持续加强监管力度,双方协同发力,共同维护公平有序的网络交易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