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题目是随手写的,不具备擎引总篇的作用,也没有凝练总结的效果,如同接下来的文字,中心不突出,立意不明显,是对生活的碎碎念还是对情愫的摆摆看,抑或就是为了光顾一下久未更新的空间日志,聊以自慰之外略显天马行空。
往日写随笔之类的文字,开篇总喜欢感叹时光飞逝地球自转太快,现在回头来看大多是浪费些许青春后的空洞呻吟。年少不知时光贵,而立之年的今天算是有那么一点明白了。你会感觉时间每天都很紧,日子总感觉过的很快。你会觉得工作有那么一点疲于应对,忙乱中常常顾此失彼,不得周全,少不了怠慢了A或者疏忽了B的感受,等回过头来反省检讨的时候,才发现春天已经过了夏天已经走了秋天早就来了。成长和成熟的界限,成长后就能成熟?成长是不是真正需要的?思辨的直接后果是困惑,困惑的直接后果是迷茫,迷茫的直接后果是挣扎,挣扎的后果有可能是大彻大悟取得真经,成为世故的高手和能发心灵鸡汤段子的能手,也可能是战战兢兢的持续过活、谨小慎微的畏畏缩缩以及始终上不去的幸福指数。谋生不易,欲谋稻粱者,必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动心忍性,就是不知道何时“曾益其所不能”。
常听说人要有境界、讲境界,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想问问自己的却是自己的眼界在哪里。我们沉浸在自己的固定圈子:城市很大,常走的路却只有上下班和接送孩子那几条;我们认识的人很多,常常交往是就是工作关系的那些;我们很多次都有周末节假日出游计划,常常被各种原因搁浅,活动的半径越来越小,小到让心灵常感逼仄。是不是眼界决定境界,因为没眼界,就没资格谈境界。想起日前一兄长朋友圈里一句话,“你以为你是谁,你只是个笑话”。看到此句,我真的笑了。任何的不如意的根源都来自于欲望的不满足。而欲望的高逼格,是常常犯得错误。这也成了笑话的根源。我应该是那种内心强大的人,每当遇到不如意,遇到不满意,遇到无法随意的事,总会给自己一个绕着走的理由,存在即合理,适者生存······原来我是我自己的心灵鸡汤大师。鸡汤喝多了,把心灵的肉壁补肥了,感觉似乎愈发麻木了,嫉恶不那么如仇了,爱憎不那么分明了,情感不是那么激烈了,锐角是不是也变成圆角了。最鸡汤的八个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曾经有过一段时间,个性签名是有些希望不容泯灭,有些坚持不容懈怠。现在还会偶尔想起来这十六个字,每次还是有那么些许温暖和激动。清澈的眸子,纯净的心灵,对温暖和正能量的坚守和期望,对美好以及善良的向往和热烈。我想一直都是坚定存在的,它们从未离开。转型期的社会,转型期的职业,三十而立的自己,每天都在面对变化,变化给人天然的不安,这种纷繁复杂中,慌乱几乎无从避免,但我知道不能也不会发展成错乱。有些坚守,因为触及灵魂,所以无法放弃;有些认同,因为关乎良知,所以无法改变。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虱子。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一边欣赏袍的华丽,一边把虱子一个一个捉起来玩。如果你不享受捉虱子的过程,那只能承受虱子咬人的痛楚。有些坚持,不容懈怠;有些希望,不容泯灭。这算不算我自己煲给自己的鸡汤?